俾格米人8岁就开始过性生活的民族
在非洲大陆的赤道密林中,隐匿着一群特殊的居民,他们自称是“森林之子”。这些身材矮小的俾格米人,世世代代都是这片生机勃勃原始森林的守护者,视其为他们的生身父母和至高之神。
俾格米人是中非地区最早的居民,他们继承了史前桑加文明的智慧。如今,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等地的茂密丛林中,依然有他们的身影。成年俾格米人的身高一般在1.2米到1.3米之间,最高也不过1.4米,体重轻得几乎不超过50公斤。
尽管他们的身材矮小,但他们的存在却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面容特征鲜明:头大腿短,鼻子扁平,肤色呈浅棕色,头发不太卷曲。这些特点却使他们饱受歧视。在刚果(金),当人们嘲笑一个人笨时,甚至会用“曼布提”(俾格米人的意思)来羞辱他。
俾格米人的社会结构是基于部落的。他们通常在8至9岁时就达到生理成熟,开始组建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部落由十几个或几十个家庭组成,劳动成果由德高望重的首领统一分配,保持着氏族社会的生活方式。
他们没有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没有时间数字的概念,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寿命大约在3 0至4 0岁之间。他们深深地崇拜自然,特别是森林,视之为万能的父母。他们严禁随意砍伐树木,只有等到树木自然枯死之后,才会取来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俾格米人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他们用芭蕉叶和棕榈叶制作衣物,用象骨、甲虫、羚羊角、龟背壳等制作饰品。他们喜欢浓妆艳抹,将采集的野果捣碎,与乳汁混合制成五颜六色的化妆品,绘制出充满美感和吉祥的几何图形。
在森林的深处,俾格米人的茅屋错落有致。他们不使用砖瓦和沙石,而是用芭蕉叶或棕榈枝叶搭建简陋的椭圆形茅屋。这些茅屋按小群落整齐有序地搭建,既独立又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圆圈,长老的住房位于圆圈的中心。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使他们能够躲避野兽的袭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俾格米人,这个身材矮小的民族,在非洲大陆的密林中默默地生活,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他们的存在,是对这片土地深厚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