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有为的卢藏用为何直到自己归隐才得重用的
在古代中国,众多统治者都有一种寻找高人隐士作为自己顾问的喜好。这些隐士,常常被视为牛人、高人,仿佛他们的隐居生活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智慧和深邃的哲理。隐居成为了一条看似通往官场的捷径。也正吸引了一些贪图升官发财的“冒牌隐士”,卢藏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卢藏用出身名门望族,自身才华横溢,却长期未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作为一名年少有为、清高自负的知识分子,卢藏用内心难免感到郁闷。为了寻求突破,他写下了《芳草赋》一文进行自我宣传,然而反响平平,他的处境并未得到改善。于是,他决定采用隐居的策略。
在选择隐居地点时,卢藏用可谓费尽心思。他精通史籍,深入研究后选择了终南山作为隐居之地。原来,终南山位于首都长安郊区,便于他关注朝廷动态,同时也有利于让皇帝知晓他的声名。
卢藏用的隐居生活确实过得有声有色,他与诸多大牛人被并称为“仙宗十友”。他的隐居却与传统隐士有所不同。他把隐居当作一项业务来经营,哪里有皇帝的身影,哪里就有他的踪迹。这也使得他被百姓戏称为“随驾隐士”。
女皇知晓他的声名后,召他入朝为官,卢藏用欣然接受,获封左拾遗之职。他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对修道人士那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却颇感不屑。当他得知司马承祯道士准备返回天台山继续修道时,他却公开表示不解甚至嘲笑对方的坚持。司马承祯则意味深长地指出终南山的风景虽美,但山中那条通往官场的捷径更是人们追逐的目标,让卢藏用尴尬不已。
卢藏用这样的所谓隐士,以退为进、以隐求显。他们的隐居已经不再是内心的需求,而是捞取社会名望和政治资本的手段。卢藏用为官后的表现却臭名昭著。他投奔太平公主门下,干了不少坏事。等到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被清算时,卢藏用被流放到了岭南,最终死在那里。他自以为“藏着就有用”,却最终成为了政坛上的笑话。
卢藏用的故事警示我们,真正的智慧和价值不在于表面的荣华富贵和权力地位,而在于内心的纯净和坚守。那些为了名利而虚伪矫饰、追逐权力的人,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