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最新成果为研制超大型高超声速风洞奠定基础

世界之最 2025-07-26 10:55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德国网报道,由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发布的一篇论文带来了震撼性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一支精英团队在高超声速风洞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支团队不仅提出了先进爆轰驱动超高速风洞的理论框架,还为研制覆盖空天飞行器全包线的超大型高超声速风洞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在广袤无垠的星空与浩瀚宇宙之间,高超声速空天飞行技术无疑是跨越地球大气层的钥匙。这项技术的高难度挑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自上世纪以来,对于高超声速技术的验证仍然高度依赖于既昂贵又耗时且低效的飞行试验,地面风洞试验的进展却步履维艰。这无疑阻碍了高效、快捷、低成本空天飞行技术的发展步伐。

中科院力学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激波研究团队面对这一难题,迎难而上。团队成员包括姜宗林研究员、李进平高级工程师、胡宗民副研究员、刘云峰高级工程师以及俞鸿儒院士等,他们在高超声速风洞实验模拟的四个难点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不仅分析了国际主流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局限性,还建立了系统的爆轰驱动高超声速风洞理论。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创新的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借助爆轰波反射产生的上行激波,成功解决了稀疏波导致的入射激波严重衰减问题,驱动能力较反向爆轰驱动模式提升了5倍。

不仅如此,这支研究团队还解决了入射激波通过气体界面时的多次反射问题。他们通过发展正向爆轰驱动激波风洞的界面匹配条件,调制可燃混合气组分,实现了试验气体与爆轰产物的声阻抗匹配。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为研制一座超大型正向爆轰驱动超高速激波风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据了解,该风洞将能够覆盖马赫数10-25、高度35-90千米的飞行包线,为高超声速空天飞行技术验证提供实验手段。这项重要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国家科学评论》作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杂志社编辑管理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主编由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担任,他对此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这项突破性研究的进展,人类距离实现高效、快捷、低成本的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又近了一步。这座超大型风洞的成功研制,无疑将为未来的空天飞行技术铺就一条坚实的星空之路。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