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入大雪骨气
随着大雪节气的来临,我国各地迎来了更加寒冷的冬季。中国气象网推出的大雪节气遇雪概率榜和积雪排行榜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季节的开始,气象愈发寒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长年大雪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严寒,冷空气活动频繁。在东北、新疆北部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需要特别提防强风雪的影响。在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区要警惕雾或霾等低能见度气象的影响。
大雪节气,降雪量和降雪概率都有所增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大雪,十正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中国气象网统计的数据显示,从大雪节气开始,乌鲁木齐的平均降雪日数能达到8天,遇雪概率超过五成。哈尔滨和长春在大雪节气的遇雪概率约为三成,与小雪节气相比,这几个城市的遇雪概率都有所增加。沈阳、西宁、呼和浩特、西安、郑州等城市的降雪概率也有一两成。
如果想赏雪,唯有积雪才能展现银装素裹的景象。局面教师宋英杰在《二十四节气志》一书中写道:“大雪节气和小雪节气最大的区别在于小雪时雪随下随融,大雪时雪随下随积。”在大雪节气期间,北方部分地区的平均积雪深度能达到3厘米以上。其中,乌鲁木齐最高,达到10.1厘米。哈尔滨和长春的积雪深度也在3-3.7厘米之间。从积雪最大深度来看,乌鲁木齐和哈尔滨在大雪节气都曾出现过超过40厘米的积雪。
除了赏雪,大雪时节也是溜冰的热门时期。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节气时,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都降到0℃以下,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溜冰的乐趣。之后,各种冰雪运动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冰雕、冰场等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感受冬日的奇妙趣味。
气象寒冷,无论是出门赏雪还是冰嬉,都要注意保暖。建议大家出门时重点保护头、胸和脚三个部位。对于颈椎不好的人,还可以穿高领衣服、戴围巾。大雪节气里“进补”也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畏寒的状况。
冬季食补应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柑橘类生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赣南脐橙等季节水果可以吃一些来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还可以吃一些含铁元素和碘元素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黑木耳、大枣、乳制品、海蜇等,有助于提高抗寒能力。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季节,让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冬日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