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的苏联70年腐败史:列宁时代腐败就相当严重
苏联腐败史:特权腐败的演变与悲剧
从1922年至1991年,苏联存在70年间,干部集团的腐败问题如影随形,成为其历史的一部分。这部腐败史,对后世而言,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在列宁时代,尽管政权初建,气象一新,有励精图治之势,但腐败问题已如附骨之疽,难以根除。早在俄共九大上,党内腐败问题就已被揭露无遗。特权现象泛滥,包括公车腐败、住房腐败、饮食腐败、医疗腐败等。尽管最高当局曾试图通过限制领导干部工资和待遇来防范腐败,但实际上,领导干部们在工资之外的其他方面享受着特殊待遇,与群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斯大林时期,更是将干部的特权腐败制度化、合法化。这个官僚特权阶层享受着诸多特权,如宅第权、特供权、特教权等。连“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也置身于深深的特权腐败之中。
赫鲁晓夫上台后,试图对斯大林建立起来的干部特权腐败体系发起攻击,取消了很多官僚特权。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干部特权腐败。勃列日涅夫时代,更是创造了苏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好的腐败环境,不仅恢复了被取消的所有干部特权,还增加了新的特权项目。勃列日涅夫本人也冲在腐败的最前线,他的贪婪在这场腐败盛宴中起到了强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改革过程中,特权腐败更是被利用得淋漓尽致。国家职能部门被取消变成股份公司后,部长们大都成了公司的总裁,国家资源被部门领导人瓜分。改革反而让原有的管理者成为了占有者和所有者,他们成为了第一批俄罗斯企业家、百万富翁和“新俄罗斯人”。
苏联的腐败史是一部沉重的历史,也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权力滥用、特权阶层的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破坏。苏联的这段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必须持之以恒,坚决打击特权现象,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罗曼·罗兰在访问莫斯科时惊讶地发现,连高尔基这样的文化巨人也置身于特权腐败之中。这不仅仅是个案,更是苏联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苏联的腐败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还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样的腐败现象,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侵蚀了社会的道德基础。
苏联的腐败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它告诉我们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恶果。对于后人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教训,提醒我们在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时,必须坚决反对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