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组建骑兵到底有多难 建制都难更别说上战场

世界之最 2025-07-26 16:32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时期的军事变迁引人深思。自某种权力更迭后,高层领导对于武将的忧虑,引发了一系列战略决策的变化,导致了北宋的高端战斗力逐渐消失。这一系列操作,仿佛是某种悲剧的序幕,瞬间将北宋的军事力量瓦解。

赵家子孙,承袭了祖辈的抑武扬文传统。历经数百年,“养士”之风盛行,文人雅士备受推崇,而军事力量却被忽视。这种偏重文化的氛围,让北宋沉迷于文人的诗篇之中,忘记了其开国之初,是以何种力量夺取天下的。

北宋的疆域一直受到辽国的制约。在特定时期,幽云七州才被赎回,但为时已晚,军队已烂到根底。北宋的疆域以北雁门关为界,缺乏养马之地,骑兵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等到宋徽宗时期,虽有养马之地,但曾经的精兵悍将已变成废物。

更让人痛心的是,北宋的决策者们为了压制武将,培养无造反能力的文人,对军备的投入逐年减少,军费预算也日渐缩减。那只曾陪伴赵家打天下的军队,最终变成了毫无战斗力的仪仗队。

地方性质的厢军,竟成为北宋最具备战斗力的部队,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在北宋的鼎盛时期,人口激增,经济繁荣,但军事力量却日渐衰退。从与辽国签订纳贡条约开始,北宋的君臣们就沉溺于“花钱买平安”的幻想之中。无论是西夏、辽国还是金国,都接受过北宋的进贡。

这种氛围下,军队不再是保护国家的第一道防线,钱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导致北宋的君王们更加看重文臣,因为他们能挣钱,能买平安。武将的地位更加低下,军队的指挥权也被交给文臣。整个大宋都弥漫着这种思想:文人是国家的支柱,是开万世太平的关键。

文人领导武事,导致了军队的系统训练、武备和战斗力的大幅下降。骑兵的训练更是可想而知。数量上的稀缺、缺乏训练以及制度上的问题,使得北宋骑兵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宋朝的文臣们并不从根源上找问题,而是认为骑兵没有存在的必要。上层决策者因为看不到结果而不重视,长时间的不重视导致了制度僵化和官场腐败。到了北宋中期,当兵已经成为了一种被人看不起的职业。缺乏政策、装备、地位和内行指挥的北宋骑兵,连凑齐军队建制都难,更别说成军上战场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北宋骑兵的战斗力不佳也就不奇怪了。上了战场吃败仗也成为了常态。这一切不过是老赵家的老祖宗种下的因果循环而已。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