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降将中,为何只有于禁成为了耻辱?
介绍三国之耻:为何名将于禁的一次投降,竟毁其一生?
风雨诡谲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然而在这乱世之中,即便是名将也有落魄之时。今天,奇秘网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位三国名将——于禁,他一次投降背后的故事,以及为何这次投降成为他一生的耻辱。
于禁,作为最早跟随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资历深厚,堪称曹营中的元老。他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几乎是最受曹操器重的外姓将军。正是这样一位名将,却因为一次投降而背负了终身的耻辱。
那是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围城,于禁率领的大军被淹,庞德战死。在这生死关头,于禁选择了放弃抵抗,带着残余的士兵向关羽投降。他抛下了自己的光荣和梦想,为了保全有生力量而选择了一条凌辱之路。这次投降,让他的名誉扫地。
后来,吕蒙占领了荆州,于禁从蜀汉的俘虏变成了东吴的俘虏。东吴出于示好曹魏的心理,将他放回。回到故国的于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曹丕作为曹魏的新君,本就是一个刻薄猜忌的人,对于禁的投降行为极为不满。
曹操对于禁的投降也感到失望和愤怒。他了解于禁的忠诚和能力,却无法接受他的投降行为。他在临危处难时选择了投降,与副将庞德的死战被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的哀叹道出了他的失望和痛苦:“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庞德虽然战死沙场,却得到了曹操的崇敬和纪念;而于禁的投降行为让他名誉扫地,晚节不保。曹丕为了羞辱于禁,甚至在曹操陵上画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的画。于禁看到这些画后,明白曹丕的用意,不久便羞愧发病而死。
这位一生为曹家征战的名将,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确实令人惋惜。在三国时期,降将众多,但像于禁这样因一次投降而背负终身耻辱的人却是绝无仅有。他的故事让人深思,在乱世之中,英雄的选择和命运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于禁的投降成为他一生的耻辱,不仅让他自己晚节不保,也让后人对于这位名将的英勇和忠诚产生了质疑。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死关头,选择是艰难的;但有时候,一个选择可能会改变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