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麻麻的怎么办
【广州日报报道】寒冷的冬季,中老年人群中的腿部疼痛、酸麻问题屡见不鲜。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年纪大了,肌肉骨骼老化,或是关节出了问题,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情况是下肢血管出现了问题。
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介入血管外科专家张艳副主任医师指出,下肢血管问题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当出现脚麻、冰凉、脚痛,以及走路时疼痛需要休息等症状时,应警惕下肢血管问题的可能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血栓引起血管闭塞。这种情况好发于下肢,因为下肢动脉血管离心脏较远,平时承重多,约有60%-70%的动脉硬化闭塞发生在下肢。
张艳表示,随着年纪增长,人体血管逐渐老化,疾病多发于70-80岁的老年群体。由于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提前发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年轻化。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患上动脉硬化闭塞的概率比一般人高,需要特别注意。张艳强调,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的症状时,不可大意。症状包括脚总是冰凉,尤其是冬季,可能只是一只脚发凉,与气温低时的感觉不同。
该病症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初期是远端缺血导致的脚凉、脚底麻木;接下来是“间歇性跛行”,走路走不了多远就要休息;然后是“静息痛”,即不走路也会痛,晚上痛得更厉害;最严重的阶段是面临截肢,因为没有血液供应,缺血部分的脚会烂、发黑,出现伤口后无法愈合,溃疡。
张艳提醒,尽早治疗可以避免截肢风险。她提倡患者进行走路锻炼,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血管疏通有帮助的药物。患者需要注意保暖,调整饮食,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多喝水。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不宜用热水泡脚,否则可能加重缺血症状,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足的患者更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