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一手遮天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一个17岁的
昔日权势滔天的魏忠贤,如何在大变局中走向末路?
我是风趣网的小编,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权力与斗争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并持续关注。
当我们谈论末代皇帝,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那必定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这位君主在即位之初,却果断地消灭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全部势力,这是为何呢?
魏忠贤的势力在当时可谓极为庞大。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众多,朝野上下、军队内外无一不是他的人。他不仅是权倾朝野的人物,而且家人也都在朝中担任高官。可以想象,大明王朝在魏忠贤的操控下,似乎已经变成了他的天下。
尽管明朝宦官在政治上十分猖狂,但他们并没有兵权。不同于唐朝中后期的宦官掌握保卫京师的军队,明代的宦官最多只能掌握一部分的势力,而边关精锐或守卫京师的三大营,除非皇帝亲自派督军,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染指。宦官并没有太多实际的兵权,他们更多的是代表皇权与文官集团进行斗争。
魏忠贤试图通过矫诏来影响朝局,并非易事。他作为司礼监太监,仅仅是皇帝与内阁辅臣之间的传声筒而已。票拟的权力在内阁,朱批的权力在皇帝手中。只有得到皇帝的同意,魏忠贤的批红和盖印才有效。
崇祯皇帝在天启朝时自身难保,对阉党极为痛恨。当他打倒魏忠贤时,无论臣子是否因其他原因加入阉党,都一律被打倒。魏忠贤作为一个纸老虎,虽然可以拼死一搏,但面对如此局面,他的命运已然注定。
面对朱由检的宽慰与大臣们的攻击,魏忠贤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他可以胁迫张皇后,立新的皇帝来继续把持朝政;也可以完全向朱由检妥协,表现出可怜的样子去求饶。但在这个过程中,魏忠贤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终,他可能觉得温水煮青蛙式的死亡更为可怕,选择了上吊自杀。在这个过程中,朱由检的一系列举动相当于逐渐解除了魏忠贤的所有权力。在大臣们猛烈攻击的背景下,魏忠贤终于扛不住压力选择了畏罪自杀。这个结局对于他这样一个权势滔天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讽刺。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魏忠贤的兴衰成败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变迁更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