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均工资总比感觉中的高?-方解答来了
关于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我们常常可以在网上看到全国或各地的数据展示,而且往往是详尽的统计。但每次这样的数据出炉,总有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数据似乎过高,自己总是被平均,感觉拖了大家的后腿。那么,“平均工资”究竟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网友的这种感觉是否真实存在?
对此,江苏省统计局的刘洪光处长为我们详细解释了统计部门发布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的统计方法。这些数据被分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数据存在差异。更具体地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的岗位之间,工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那么,如何客观地看待工资水平的高低呢?我们必须结合自己所在的地区、所从事的行业以及所处的职业岗位等因素进行全面比较。工资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包括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补贴以及其他工资四个方面,而且是税前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所有的参与填报的单位,包括一套表法人单位和被抽中的非一套表法人单位。
以江苏为例,目前约有12万户一套表单位、约3.8万户非一套表单位参与其中。那么,数据的真实性如何呢?
江苏省统计局的吴琪副局长表示,统计部门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他们利用专业条线使用部门行政记录、互联网电子化数据,作为常规统计调查数据的补充,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正在逐步融合,已经在人口调查、住户调查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
国家统计局也正在新修订统计法,以确保通过法律制度的执行,保证数据真实性。当我们再次看到关于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时,不必过于惊慌或被平均的数字所困扰。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数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和分析。
【来源:快科技】【作者:上方文Q】这样解释后,你是否对平均工资的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