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杀头之前,刽子手为什么要对着刀先吐一口
刽子手,这一独特的职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对刽子手的形象有着深刻的印象: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裸露着上身,手持锋利大刀,面容狰狞,令人心生畏惧。每当行刑的时刻,犯人们被紧紧捆绑,旁观者也两腿发软,无法自持。
在午时的阳光下,判官一声令下,刽子手仿佛迎来了展现自己技能的舞台。他从容地拿起大刀,轻轻抚过刀刃,随后并非立刻砍向犯人的头颅。相反,他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酒,仰头饮下,然后迅速喷到刀刃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仿佛是一种仪式,刽子手借此安抚自己的心灵。
刽子手这一职业有着其独特的行业规矩。作为官方允许的职业,它在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刽子手,也不敢轻易面对的任务。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刽子手每完成一次任务后,都会让同伴对他进行一种特殊的行刑——鞭打以示对所杀亡灵的歉意。为了驱除死亡的晦气,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宁,刽子手在之前会有许多特殊的仪式和忌讳。其中,在刀上喷酒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白酒可以镇压鬼魅,黄酒可以驱除邪气。刽子手将这两种酒混合在一起,以求达到最大的功效。在行刑时,他们还会在心里默默祈祷,这便是祭天祭地的一种表现。他们还会祭刀,在刀背上喷酒便是这一仪式的一部分。这些仪式对于刽子手来说既是心理安慰也是精神寄托。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从事这样的职业呢?首先这一职业是朝廷官方认可的职业属于为皇家服务因此有一定的官方保障。其次也是由于刽子手这一行业的高额薪酬吸引了一些人从事这一职业。据史料记载在民国时期未取消这一职业之前刽子手的月薪高达银元相当于现在的三万元左右。相比之下当时同样是为服务的巡警每月才仅仅有个银元。因此刽子手这一职业虽然充满血腥和忌讳但依然有人愿意冒险从事养家糊口的同时也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否则长期处在的噩梦之中未赚得工资自己便先被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