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
深感兴趣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一个话题: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刻,刘备是否曾萌生过除去诸葛亮的念头?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刘备,这位出身草根的汉室宗亲,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一名草鞋小贩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与兄弟同生共死的誓言,毅然率领全国兵力伐吴,却遭遇重大失败。那时,他带着少数亲信狼狈逃回白帝城,一病不起。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备心中始终牵挂着关羽、张飞等人,病体日益沉重,自知大限已到。关于他是否曾在此时想过除去诸葛亮,以确保儿子即位后大权不被旁落,众说纷纭。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的归来,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事件。他没有回到成都,而是选择留在白帝城,将馆驿改作永安宫。他的这一举动,或许正是对诸葛亮的防备。他在蜀汉国内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此次大败让他颜面扫地,担心回到成都后自己的威信受损,甚至可能被诸葛亮架空。他选择留在白帝城,并重用名不见经传的尚书令李严,以对抗诸葛亮的相权。
在刘备临终前的一年里,他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等人,让他们辅佐儿子刘禅。这一举动背后隐藏着深意。刘备在永安宫中与诸葛亮等人的对话,充满了深意。他一方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信任和对其才华的赞赏,另一方面则通过话语试探诸葛亮的反应。如果诸葛亮有任何异样,估计下一秒就会面临刀斧手的威胁。这表明刘备心中确实有除去诸葛亮的预案,但由于诸葛亮的良好表现和通过考验,最终没有实施。
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成功通过了刘备的考验。刘备的慧眼识人也体现在选对了辅政大臣上。为了保障儿子刘禅顺利接管权力,刘备曾在临终前提拔李严以制衡诸葛亮。由于诸葛亮的出色表现和通过考验,刘备最终改变了主意。
刘备在临终前确实有过除去诸葛亮的想法,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良好表现使他通过了考验。刘备的慧眼识人也体现在他选对了辅政大臣上,确保了蜀汉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