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铤而走险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吗?
成语“铤而走险”:来源、意义与背后的故事
当我们提到“铤而走险”,你是否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含义和来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这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揭示其背后的深意。
一、什么是“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是一个偏正式成语,字面意思为“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选择冒险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极端困境下,为了生存或达到某种目的,不得不采取冒险行动。
二、成语来源
“铤而走险”这个成语来源于先秦·左丘明的《左传·文公十七年》。在古代,小国面对大国的侵略,往往处于绝境之中。这时,小国的民众可能会选择冒险反抗或寻找生存之道,这种绝境中的冒险行为就被形容为“铤而走险”。
三、成语解释
“铤”指的是急走的样子,“走险”则表示去危险的地方。这个成语多含有贬义,指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或达到目的,不得不采取冒险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警示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冒险行为。
四、示例与语境
在文学作品、日常生活甚至新闻报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铤而走险”这个成语的身影。例如,在《海啸》第四章中,描述了一些人被压迫到无路可走,只能铤而走险。在谈论一些高风险行为或决策时,我们也可能使用这个成语。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铤而走险”的近义词有“见义勇为”、“孤注一掷”等,都表示在关键时刻采取冒险行动。而反义词则有“畏缩不前”、“犹豫不决”等,表示面对困境时不敢冒险或犹豫不决。
“铤而走险”这个成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传达了一种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明智地判断何时应该冒险,何时应该谨慎。在关键时刻,勇敢地面对挑战是很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了解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
希望大家在了解这个成语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故事,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合理运用这个成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