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继位的是诸葛亮,蜀汉会是什么结
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身份为丞相。对于这位沙场老将,我们不必过多介绍,但有一战却令人瞩目:他带着70万大军出征,却被一位年仅30多岁的将领打得近乎溃败。这场战役几乎是他所有的家当,战败后的刘备愤恨与病痛交加,最终在白帝城离世,将蜀汉皇位传给其子刘禅。
在刘备的生命垂危之际,他对托孤大臣诸葛亮有一番深情的嘱托。这段对话被陈寿记录在《三国志》中,也在各种历史小说中被广泛传颂。
刘备说:“你的才华远超曹丕,定能安邦定国,若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佐,便辅佐之;如其不才,你亦可自立为帝。”
诸葛亮对这番话惊愕不已,立刻表示会全力辅佐刘禅。
诸葛亮的确恪守了他的承诺,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鞠躬尽瘁。尽管他如此努力,蜀汉最终还是未能克复中原,在诸葛亮离世后被晋国所灭。这其中,除了刘禅的无能,还有其他原因。
想象一下,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代了刘禅,蜀汉能否一统天下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刘备的评价已经足够证明他的才华远超曹丕。他不仅擅长治国,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从历史上的北伐战争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持重的人,他不善于使用奇计,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战术指挥能力不强。他数次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因为这种策略太过冒险,而蜀汉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
在治国方面,诸葛亮的蜀汉做到了路不拾遗的境界。尽管连年征战,但百姓对诸葛亮并无怨言。他的治国能力和军事能力都极为出色,足以让他担任蜀汉的皇帝。
即使诸葛亮个人能力出众,他做皇帝的国际环境和历史环境也不容忽视。东吴没有“克服中原”的口号,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同样,诸葛亮在蜀汉的威望虽然高,但他主要是以克服中原和大汉正统的名义来治理蜀汉的。如果他自立为帝,可能会失去民心,更不可能一统天下。
蜀汉的综合实力也是限制其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实力最弱。尽管诸葛亮竭尽全力,也无法让蜀汉的实力超过吴国和魏国。这主要是因为蜀汉的地盘太小,人口和物产都相对较少。
即使诸葛亮做皇帝,蜀汉仍然无法一统天下。综合实力不够是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虽英明伟大但他的个人力量无法抵挡历史的洪流推动和现实的残酷竞争这是历史的必然走向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