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笼罩雾霾的行星上更可能有外星生命
在遥远的宇宙中,科学家们发现的一项研究表明,环绕行星的大气雾霾或许隐藏着这颗星球生命宜居的关键线索。这项研究深入了早期地球的雾霾现象,揭示了其与星球生命迹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博士生贾达·阿尼及其合著者,对大约25亿年前的地球太古代时期进行了研究。因为这一时期的地球化学数据与目前观测到的许多系外行星数据极为相似,所以科学家们将地球作为假设系外行星的“代理”,模拟出哪些星球可能最适宜生命存活。
这一新颖理论建立在其他研究基础上,比如年轻的地球曾经被类似现今某些系外行星所见的橙色雾霾包裹。数十亿年前,地球形成的雾霾是由于太阳光线分解大气层中的甲烷分子,形成了复杂的碳和氢有机化合物。阿尼指出:“这样的雾霾在太阳系和某些已探测的系外行星中普遍存在。”
考虑到全球性的雾霾有助于我们将地球与其他系外行星进行比较,这种雾霾或许可以作为生命存在的证据。这项研究通过光化学、气候和放射性模型,深入分析了早期地球的雾霾状态。研究人员发现,想象的雾霾微粒并不是常见的球状结构,而是球状粒子聚集在一起,这种聚集方式类似于微小的雨滴,但并不是葡萄状的团聚。他们还发现,低温雾霾与温室气体浓度存在反比关系。
雾霾能够吸收紫外线,使太古代时期的地球免受致命放射性照射,在形成氧气和臭氧层之前起到了重要的屏蔽作用。这种橙色雾霾对于地球表面生物圈的进化可能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可能存在于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上。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一位合著者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橙色雾霾与生命之间的关联性超出了先前的预期。而阿尼更是强调指出,我们所熟知的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可能被误认为是“淡蓝色圆点”,但实际上早期的地球因为存在雾霾而呈现出淡橙色的外观。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行星表面生命的可能起源与演化过程,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热情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