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府混乱局面:督抚竟东南互保不理会朝廷命令

天下奇闻 2025-07-10 15:56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朝廷决策失误频现,风向突变,然而各地督抚对此并不全然认同,尤其是南方的督抚,他们坚决反对朝廷与西方决裂的决策。随着运动走向后期,清内部混乱不堪,局势一度十分紧张。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东南互保”应运而生。

过去我们对“东南互保”的评价颇为负面,认为这是一群投降派督抚拒绝执行中央命令的表现。但现在,我们的研究逐渐深入,对“东南互保”的评价也有所提高。为何这些督抚会采取这样的行动?为何他们敢于不执行中央的命令?

朝廷要求地方与外国决裂,然而这些督抚却选择与外国保持合作。在对待教民和教堂的问题上,他们选择不杀教民、不打教堂,与朝廷的决策背道而驰。东南互保并不仅仅局限于东南地区,甚至袁世凯在山东担任巡抚后,也加入了这一体系。只要地方督抚稍有开明之兆,便会加入这一阵营。历经长时间的培养,国家终于出现了一批相对理性的官僚。尽管他们对西方国家并无好感,但他们深知义和团并非国家长治久安之计。

刘坤一和张之洞是“东南互保”的最初推动者,他们的行动背后得到了地方绅商的大力鼓动。这些绅商游走于西方领事和地方督抚之间,穿针引线,联络各方。地方督抚拥有相当的自主权,不受中央制衡,同时身边还有众多幕僚精英协助。自曾左李以来,地方势力崛起,地方督抚拥有抗衡中央的实力。

不仅如此,地方士绅的崛起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的势力逐渐壮大,足以影响地方督抚的决策。如赵风昌等人便在幕后助力,成功推动了东南互保的实现。这一行动事实上保护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免受战乱之苦。

据说有人为张之洞起草奏折,表达不愿执行朝廷命令的决心。奏折中的词句如“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充分反映了东南士绅们的抗命心态。虽然西太后曾一度面临被八国联军惩处的危机,但她对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行动表示肯定,并感谢他们的努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在危难时刻,这些提出东南互保的地方督抚依然支持西太后的地位。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他们发现这些督抚依然维护西太后的地位,最终选择将她从黑名单上剔除。

“东南互保”是地方势力与中央矛盾冲突的结果,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明智之举。它的出现不仅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免受战乱之苦,也反映了地方势力与中央之间的复杂关系。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