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时,作为曹魏重臣的华歆和陈群是什么
在三国鼎立的年代,曹魏,作为其中的一股力量,无疑是烽火岁月中最耀眼的星辰。关于曹魏的传奇故事,想必各位都有所耳闻。
那年的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秋意渐浓时,一场名为襄樊之战的烽火熊熊燃起。曹魏大将们挥斥方遒,一路高歌猛进。就在战事正酣之际,后路却被敌人偷袭,失去了战略要地荆州。于是,一场败走麦城的悲剧上演,蜀汉名将关羽被擒遇害,震动了天下。
转瞬间,到了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辞世。其子曹丕继位丞相与魏王之位,将这一年改建为延康元年。曹丕继承曹操的基业后,继续掌握东汉的朝政,权倾朝野。他的每一步都令人瞩目,每一个动作都关乎天下的风云变幻。
在延康元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他假意推辞了三次,然后登受禅台接受禅让,正式称帝,是为魏文帝。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大部分大臣都欢欣鼓舞,喜气洋洋。
在这欢呼的人群中,有两个人却神色凝重,他们是华歆和陈群,这两位曹魏的重臣似乎心有不快。曹丕见了,心中久存芥蒂。
华歆当时担任相国,陈群担任尚书令。在曹丕称帝的过程中,他们作为拥戴之臣,本应享受荣华富贵。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却难以掩饰。在史书中,《魏书》记载,华歆并非逼迫汉献帝的人,而是恭敬地捧着玉玺,献给了曹丕。
面对陈群和华歆的异样表现,曹丕心生疑惑,质问他们。陈群回答说,他们作为汉朝的大臣,内心虽然为陛下称帝感到高兴,但出于义理,他们的神色应该是畏惧甚至是憎恨陛下。这是他们作为臣子的一点职责。
曹丕听了陈群的解释,心中的疑惑顿时解开,非常高兴,随即又重用了华歆和陈群。华歆和陈群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也因此得以彰显。华歆于太和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被谥为敬侯。五年后,陈群去世,被谥为靖侯。正始四年,他们两人更被配享曹操庙庭,成为曹魏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和传奇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后世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