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一个凝聚了深厚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了丰富的传统习俗,更蕴含了众多美丽的传说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其中三个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端午节来历传说。
一、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最为人们熟知的来历便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力主改革,倡导富国强兵,然而却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逐出都城,流放至沅湘流域。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纪念孝女曹娥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来历还与孝女曹娥有关。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溺于江中,数日不见踪影。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她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她也投江寻父,最终抱出了父尸。曹娥的事迹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她,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了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也改名为曹娥镇。
三、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是楚国人。他父兄被楚王所杀后,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他五战而入楚都郢城,为报父兄之仇掘墓鞭尸。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后来子胥被谗言陷害,夫差赐其宝剑令其自刎。子胥死后,夫差将其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无论是纪念屈原、曹娥还是伍子胥,这些传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孝道和忠诚。在这个传统节日里,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好的传统,过个快乐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