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一千多年前的日本曾抵制中国货
大唐风华下的中日交流史
大唐盛世,天朝的辉煌令人瞩目。那时候,日本倾慕天朝的文化、政治与经济,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历史总是波澜壮阔,有高潮也有低谷。在大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正在上演。
说起唐货,自然会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大唐制造。日本与中国交往最盛时期,莫过于隋唐时代。中国文化全面东传,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已经派出遣隋使,第一次遣隋使是在日本圣德太子征讨新罗中诞生的,那是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起点。
历史并非永远都充满了繁华与和谐。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东夷传》记载,“开皇二十年”,中日两国的使者频繁往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乾宁元年,也就是公元894年,日本决定停止派遣唐使,这一决策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背后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表面所见的“大唐凋敝”,更深刻的还是日本出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考虑。随着日本的逐渐成熟,其本土文化开始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中日交往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状态:尽管官方交往中断,但民间和贵族间的交流并未停止。日本僧人学者依然承中国或朝鲜的商船继续来大唐学习。两国间的“唐物”与“日货”互相吸引,民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应运而生。许多豪族成为了者的保护神,甚至公开对者征税。从两国民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国内需求来看,终止中日关系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然而背后的原因更为复杂深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可以说,“废止遣唐”不仅是上层统治的一场“抵制唐货”运动,更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逐渐走向独立的文化发展道路,而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并未完全中断。尽管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依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正在影响着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