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衣带诏竟与孙策遇刺有着莫大关系!
建安五年,那个波澜壮阔的一年,尽管官渡之战的历史大潮汹涌澎湃,但其实在暗流涌动之下,还有许多令人瞩目的事件在悄然展开。这一年的序幕,并非以多胜少的官渡之战为开端,而是由一系列暗流涌动的大事件串联起来的。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两大势力中心的震荡令人瞩目。
董承集团策划的暗杀曹操行动,最终却走向了失败,整个集团面临覆灭的命运。与此江东霸主孙策也遭遇刺杀身亡。这两大事件看似孤立,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揭开这个谜团,我们得从董承的血衣带诏说起。
虽然这个故事更多地出现在演义中,但在历史正史上也有记载。至少存在五处记载,不过各个版本之间有所差异。魏书和孝献帝纪记载的董承受密诏一事,让我们相信董承是在奉命行事。在列传和蜀书中,关于暗杀曹操的策划者却是“董承称”,这引发了人们的争议:董承是否假传圣旨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董承的背景。董承在护驾东归的途中崭露头角,但他真的是一名义士吗?历史资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据献帝纪记载,董承曾经抢夺皇后的财产,甚至杀掉皇后的侍者,这样的行为让人质疑他的义士身份。他其实只是党同伐异的武夫,这次他盯上了权倾朝野的曹操。
只要曹操一死,作为皇亲国戚兼车骑将军的董承自然可以取而代之,成为汉室的掌权者。他聚集了一帮马仔,包括后来的昭烈帝在内,密谋干掉曹操。这时我们有理由怀疑,除了内部的一群马仔内应之外,董承应该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外援。而这个人很可能是孙策。孙策与董承之间若是真有联系的话,张纮可能是他们的桥梁。建安四年,孙策派张纮出使朝廷后留在了朝廷当侍御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张纮是孙策安插在许昌的间谍。孙策死后张纮迅速回归江东表明了他的任务失败。那么曹操是如何发现董承的阴谋的呢?可能是张纮频繁宣传孙策的行动太过有针对性加上他托病不为曹操所用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最终导致了曹操派人监视发现了董承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