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传说压岁钱的来历压岁钱的意
压岁钱的神秘传说与深厚寓意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红包、压岁钱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今天,奇事网小编海涛为大家介绍压岁钱的来历、传说与意义。
当我们谈论过年,派“红包”这一习俗总是令人兴奋。红色,象征着活力、愉快与好运,是华人新年的独特符号。长辈们会在春节拜年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平安度过一岁。压岁钱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用彩绳穿线编成的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则是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
说到压岁钱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那时的压岁钱被称作“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作为钱币形式的玩赏物。这些钱币的正面通常铸有吉祥话语和图案,如“万岁千秋”、“去殃除凶”以及龙凤、龟蛇、双鱼等。
有一个关于压岁钱的传说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故事中,有一个名叫“祟”的小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小孩的头。被摸过的小孩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像被祟附身一样。在一个特殊的夜晚,当祟试图触摸一个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突然出现一道金光,吓得祟尖叫着逃跑。因为“岁”与“祟”发音相同,人们便称这种钱为“压岁钱”,以驱赶邪祟。
除了这个传说,压岁钱的来历还与古时的一些习俗密切相关。在除夕夜,祭祀祖先、家人团聚欢宴的长辈会向晚辈发放财物,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压岁钱最早还出现于唐代宫廷内,那时主要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力的护身符。随着时间流逝,这个风俗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宋代时已成为重要的民间风俗之一。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提到了压岁钱的名词。书中描述了两府男妇、小厮丫鬟在行礼完毕后,会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可以说,压岁钱不仅仅是一种财物,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和寓意的传统习俗。
压岁钱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财物,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在新春佳节之际,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浓浓的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