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游乐乎
穿越时空的长河,绵绵乡愁和缕缕诗绪交织在一起,引领我走向梦中的东坡赤壁。我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站在汉川门前,感受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历史韵味。
眼前的赤壁是否就是我记忆中的模样?我站在汉川门前,已经看不到儿时走过的通往东坡赤壁的碎石小路。抬头望去,只见茂密的绿林中映照着层层叠叠的亭阁。高大的苏东坡石像矗立在亭阁之下,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东坡赤壁的传奇。
是的,因为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才有了东坡赤壁的存在。这里成为了一处风景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聆听东坡先生的江涛声,感受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
我登上栖霞楼,站在最高处远望。楼西气势壮观,东、南、西三面遥对长江。我看到玉带般的长江在远方蜿蜒流淌,惊涛拍岸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碧万顷的原野。我在南望中,看到一道绿色江堤上,有人悠然漫步,仿佛东坡先生在世时,在东坡上散步解乏的身影。
睡仙亭是我不得不游之处。它与放龟亭近在咫尺,亭内有石床石枕。据说东坡先生常与友人在此诗话赤壁,醉卧于此。我儿时听闻此趣闻,初游赤壁时便来到睡仙亭,抚摸石床石枕,试图沾染一些东坡先生的灵气。如今,岁月已老,望着石床石枕,不禁哑然失笑,想起儿时的天真与梦想。
漫步于东坡赤壁的亭阁之间,自然会吟起苏东坡的千古绝唱。我走进酹江亭,品赏着苏东坡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叹这笔势奇劲,与词的豪放相得益彰。正是苏东坡的壮丽词句,才使这一声大江东去如此壮观,也使赤壁声名远扬。
时光流转,我肃立在二赋堂门外,遥想堂内的二赋木刻鞠的辉煌历史。堂中一面木壁分隔前后二赋,《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字大如拳,拙朴俊逸。赤壁赋的迷人之处在于是大气脱俗的哲理思考和生活感悟的结合。走出二赋堂,回首一望,一副对联映入眼帘:“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这正是东坡赤壁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的故土黄州真是有幸,她不仅存在于杜牧《赤壁》的诗里、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里,更在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里。这里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和地位、不同信仰和志向的人们前来一游。当我走到东坡赤壁的大门时,看到门楣上刻着“赤壁之游乐乎”几个大字,我连连感叹乐哉!乐哉!带着满心欢喜走出赤壁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