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蛇年新岁 三谈龚琳娜“法海你不懂爱
智慧之光:蛇年的希望与禅宗的贡献
随着金蛇之年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希望之年。在佛教传统中,蛇象征着成熟、特达和微妙智慧。蛇拥有“烦恼”与“智慧”的双重身份,当我们还未了解“贪、嗔、痴”的负面影响时,我们的日常思维难免被“烦恼毒蛇”所困扰;但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些负面因素,烦恼毒蛇便会转化为智慧宝珠,满足我们的愿望,成就我们的追求。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曾言:“惑染意蓝空,皎洁若秋星,或如心蛇顶,所有摩尼珠。”尽管我们的心灵可能受到贪嗔痴的侵蚀,但对真理的追求就如同毒蛇头顶的摩尼宝珠,在秋天的蓝色星空下闪闪发光,引领我们追求真理。七只灵蛇代表着般若智慧,是佛教中无上智慧的象征。
蛇的特性也预示着佛弟子们可能会遇到与蛇相关的烦恼。这些烦恼随着我们对真理的辨析和追求,终将获得圆满的解决。就在蛇年之际,诸多佛弟子通过某电视台晚会看到了对佛教禅宗的调侃。当数以万计的网友谴责这种对佛教神圣性的无视时,他们再次突破了娱乐的底线。
钱穆先生在《六祖坛经大义》中提到:“禅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无处不在。”禅宗祖师的地位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不容忽视。对于六祖大师、法海禅师及禅宗文化的重视,是文化自觉与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标志。
禅宗及佛教经典对世俗文学的贡献巨大且主动,不仅为世俗文学提供了思想源泉,甚至影响了其基本形式的形成。例如,“回”这一结构名词便源于佛教术语“回向”。通过世俗文学,佛教深入影响了世俗世界的价值体系。唐代变文等以章回纪传、白话、说书等形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唱,流传至今。
在这一充满希望的蛇年,让我们重新审视禅宗及佛教的重要性,铭记禅宗祖师们的贡献。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世俗文学与佛教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对世俗世界价值体系的影响。让我们共同祈愿在智慧的引领下,成就我们的梦想,实现我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