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在寒冬里疯狂的泼水游戏为何会最终消失

宇宙奇闻 2025-07-07 18:05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在古老的西域,一种充满异域风情的疯狂游戏逐渐流行开来,那就是泼寒胡戏。

泼寒胡戏源于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戏者戴着面具,击鼓歌唱,互相追逐泼水,以乞寒之戏的形式进行。据说这种表演能够消灾祛病,带给人们健康和好运。

又称作“苏莫遮”的泼寒胡戏,更显其独特的魅力。苏莫遮是西域妇人戴的一种帽子,用羊皮制成,外面涂油,象征着一种原始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文献通考》中对泼寒胡戏的描述尤为详尽,书中列举了戏乐时所使用的各种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五弦、箜篌、笛等。这些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激昂热烈,与戏者们的表演相得益彰。

泼寒胡戏传入中原已久,最初仅为宫廷之戏。到了初唐时期,它在民间广泛流行,参与者不仅自娱自乐,还以此愉悦他人。

到了武周末年,这种充满表演性的娱乐再次被宫廷所重视。中宗和睿宗两位皇帝都喜欢观看这种具有异域风采的狂欢活动。每当有泼寒胡戏表演时,皇子们都会微服出行,到长安街头观赏。

随着历史的演变,泼寒胡戏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活力。虽然它曾是一种群体自娱自乐的活动,类似于今日的狂欢节表演,但因为有圣上的喜爱,它渐渐变得像大型团体操表演一样。

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各地纷纷组建自己的乞寒队伍,互相攀比,看谁队伍的服饰更华美气派。这种风气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泼趣味,变得奢靡起来,引来众多非议。一些大臣开始发出反对的声音。

唐中宗在位期间,殿中侍御史吕元泰上疏劝谏,认为这种游戏有战争之象,并助长奢靡之风,浪费国家财富。他认为时寒则顺之,不必以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的方式索寒。唐中宗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到了时代,宠臣张说也上疏批评泼寒胡戏,认为这种外来之戏无典故,有悖先礼。他请求禁绝此戏。这一次,唐玄宗采纳了张说的建议,下令禁绝泼寒胡戏。

这一敕令使得生机勃勃的戏乐消失,令人惋惜。如果泼寒胡戏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今天的隆冬腊月我们也会有一个热闹而刺激的好去处。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日里,人们穿着多彩的服饰,戴着面具,互相追逐泼水,击鼓歌唱,那是一种多么热烈而欢快的场景啊!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