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攻克无核荔枝种植难题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荔枝龙眼研究团队中,有一位负责人引领着科技攻关的先锋队伍。他们成功地培育出一种独特的无核荔枝品种,从上世纪末的选育到今天,已经超过二十年的种植历程。这种无核荔枝的无核率高达95%以上,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珍稀的价格,早在千禧年前后便赢得了快速发展。种植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两大难题,让众多企业和果农望而却步。
这种无核荔枝的开花并不稳定,特别是在暖冬年份,难以如期开花。更为棘手的是,果实成熟前常常出现严重的裂果和落果现象,每年因此导致的损失超过40%,某些极端年份甚至高达90%。这一状况使得整个果园无果实可销售,严重影响了其种植的经济效益。
面对这样的挑战,企业和普通的果农都因为种植难度极大而选择了退缩。近十年来,该品种的种植面积迅速萎缩,许多无核荔枝园被迫荒废或改种其他品种。目前,仅在海南的澄迈县,形成了以该县为核心的无核荔枝种植区,但面积也仅维持在7000多亩。
热科院的荔枝龙眼研究团队并未放弃。他们深入研究无核荔枝的生长习性,研究枝梢的发育动态、营养积累和激素代谢规律。通过科技攻关,他们成功研发出无核荔枝催花技术,解决了无核荔枝难成花、成花不稳定的难题。他们弄清楚了无核荔枝裂果落果的机制,并研发出防止裂果和落果的技术。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在澄迈县老城镇建立了200亩的无核荔枝防裂防落示范基地。
在2022年这个无核荔枝成花的“小年”,周围的无核荔枝基地成花状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下,该示范基地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平均亩产达到1139.6kg,96.1%的果实没有出现开裂,落果率仅4.6%,商品果率高达86.1%。这意味着每亩产值可以达到4-8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无核荔枝的经济效益。这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也展示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对无核荔枝研究的深厚实力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