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年中国CPI上涨2.5%
中新社北京报道,德国网新闻,记者王恩博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于本月11日公布了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在充满挑战的2020年,中国CPI同比涨幅实现了平稳控制,相较于上年的目标水平3.5%,涨幅实际缩小至年度水平的2.5%。这是一份备受瞩目的成绩单。
在过去的一年中,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特殊天气的影响,中国的居民消费需求经历了一系列波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得益于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居民消费价格依然保持了稳健的态势。特别是在去年最后一个月份的统计数据中,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对整体CPI的上涨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趋势。牛肉和羊肉价格均上涨了4.6%,猪肉价格下降的趋势也有所减缓。鲜菜和鲜果的生产和储运成本受到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而增加,价格分别上涨了8.5%和3.5%。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猪肉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弹。非食品价格中的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也有所上涨。
除了食品价格的影响外,核心CPI也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了0.4%,显示出消费市场的稳健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原油市场的调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CPI的影响逐渐显现。
对于未来展望,植信投资研究院分析指出,虽然去年猪肉价格的高涨对CPI产生了显著影响,但随着供需平衡的新格局逐渐形成,预计在2021年猪肉价格同比将有所回落。这对整体价格形势将带来一定的稳定作用。总体来看,中国消费价格将在新的供需平衡中取得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健的市场环境。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国宏观调控的智慧和市场机制的活力共同作用的体现。在充满挑战的一年中,中国成功地稳定了物价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了稳定的消费环境。这样的表现对于推动经济复苏和保障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