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被后世称赞,而吕蒙被诟病的区别在哪里-
我是奇秘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述一段充满策略与智慧的故事,欢迎大家关注。
在公元200年,鲁肃与孙权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鲁肃提出,汉室已经无法复兴,也不能立即消除曹魏势力。孙权刚在江东立足,可以观察形势变化。当时天下局势尚未明朗,孙权占据一方不会引起猜忌。北方正值多事之秋,孙权可趁机剿灭黄祖,讨伐,占领长江以南全部地区,然后称帝建号,进而夺取天下。
同样地,吕蒙也曾为江东谋划。他在白衣渡江前提出让孙皎守南郡,守白底,带一万兵力沿江而行作为机动兵力,而他则坐镇襄阳。这样就不会担心曹操,也不用依赖蜀汉。尽管两人都有战略规划,鲁肃被后世称为战略大师,而吕蒙的战略却常被人诟病。
鲁肃之所以受到后世称赞,主要是因为他提出的《榻上策》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成为东吴的治国方针。在曹操与袁绍激战正酣的时刻,鲁肃已看出北方的敌人只有曹操。虽然后来在孙权第三次西伐黄祖时消灭了黄祖,但因刘表去世后刘琮投降了曹操,《榻上策》并未完全实现。但无论如何,鲁肃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相较之下,吕蒙的策略则有所不同。他的操作最大的受益者是曹操。孙权要夺取天下,最大的敌人实际上是曹魏。吕蒙的战略不仅没有伤到曹魏分毫,反而最大程度地帮助了曹操。曹操晚年经历两次惨痛军事失败后,最希望看到的是关羽撤军、孙刘联盟破裂以及两家的争斗不休。
吕蒙的计划完美地实现了曹操的梦想。他白衣渡江后,关羽被迫撤退,最终被东吴生擒斩杀,荆州势力全部落入东吴手中。此后,东吴与蜀汉关系破裂,两年后刘备出兵讨伐东吴,这正是曹操最希望看到的场景。
我个人认为,吕蒙之所以被人诟病,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看清局势,甚至帮助了东吴的最大敌人。他的战略操作虽然可能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长远来看,对东吴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隐患。这也提醒我们,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全面考虑局势,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