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把传国玉玺扔进湖里
玉玺之秘:秦始皇的传奇玉玺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国玉玺被誉为皇权的象征,是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关于它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它取材自著名的“和氏璧”。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传国玉玺与秦始皇之间的神秘故事。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一场盛大的仪式在洞庭湖畔举行。当时,秦始皇乘坐的龙舟在风浪中摇摇欲坠,面临翻船的危险。在这危急时刻,秦始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将手中的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这一举动,使得传国玉玺消失在神秘的湖水中。
八年后,华阴平舒道出现了一个奇迹。有人发现那枚传说中的传国玺,并将其献上。传国玉玺再次现身,令人惊叹不已。
传国玉玺的传奇故事背后,隐藏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是皇帝印玺的一种,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玉玺的尺寸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象征着“皇权天授、正统合法”。
据传说,传国玉玺是由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自秦以后,历代帝王皆视此玺为符应,奉若珍宝。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历史长河中,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两千余年。争夺皇位的人为了得到这个玉玺,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它忽隐忽现,最终销声匿迹,令人叹息。
另一种说法是,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后得到和氏璧。统一全国后,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制。这一玉玺作为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岁月的流转,“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也深入人心。它代表着皇帝受上天的任命,必然带来国运长寿、永久、昌盛。而秦始皇当年在洞庭湖畔的惊险一幕,也成为传国玉玺历史上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更多关于传国玉玺的奥秘和故事,我们将在频道中继续分享。请持续关注,一同这一传奇玉玺背后的更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