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为什么棺材要放在悬崖上
在我国古代南方,百越、干越、僚人以及神秘的僰人等族群,均奉行一种独特的葬礼习俗——悬棺葬。当人们初次听闻或亲眼目睹悬棺时,总会感到震惊与好奇。这些悬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棺材是如何被放置在那里的?为何古人会选择这样的安葬方式呢?让我们重点一下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尤其是僰人悬棺在四川省宜宾市的独特放置方式。
僰人悬棺,被誉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其放置方法引发了无数猜测与讨论。有一种观点称之为“栈道论”,认为古人是通过搭建栈道,将棺木沿着涧穴运送到悬崖之上。这些栈道可能是从崖底或崖顶开始,逐层搭建至所需高度。当栈道搭建完毕,棺木便可逐层递送上去。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沿着悬棺所在的悬崖下的河水游览时,人们能在两岸岩壁缝隙中看到一些残存的木料,它们可能是栈道拆除后的遗留物。
对此观点有人持怀疑态度。存放悬棺的悬崖多属险峻之地,崖壁坚硬如铁。在工程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搭建几米的栈道或许可行,但要达到上百米的高度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支持“吊装论”,认为古人使用悬索将棺木置于高高的悬崖之上。他们可能先用足够结实的绳索绑住人或制作成软梯,将绳索或软梯牢牢固定在崖顶的固定物上。然后,人们顺着绳索或软梯找到安葬洞口,或在崖壁上楔入木桩。接着,在洞口前架设栈道,以便棺木能够安全到达。崖顶的人使用结实的绳索将已经封好的棺木卸至洞口或木桩处,再由站在栈道上的人将棺木推入洞中或木桩上。
但疑问仍然存在,一具棺木有千斤之重,古人是如何运用机械将悬棺安全卸下山崖的呢?仅靠绳索似乎难以完成这一重任。或许,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运用了我们尚未知晓的方法和技术,完成了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壮举。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悬棺葬都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深深敬畏。这些悬棺,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后世的人们去和解读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