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宫廷的避暑奇招三伏天让人寒战股栗
古人描绘夏日情境,常以绿荫、午梦、凉风、夜雨等元素勾勒,然而夏日之热,亦伴随蚊群扰人,令人食欲不佳,难以尽述。自宋以来,宫廷消暑之法载于史籍,如《三辅黄图》所记载的西汉清凉殿,便是一座中夏含霜的避暑胜地。
清凉殿内的设计巧妙无比,以画石为床,紫琉璃帐作顶,玉晶盘盛冰于膝前,人们只需高卧其中,连扇子都不用摇动。类似的消暑胜地,在《唐语林》中也有记载,拾遗陈知节上疏提及的凉殿,利用水激扇车和风帘积水制造凉风,使得室内如同凝冻一般。
两朝都城长安,因地处内陆,暑热难耐。十六国时的夏国定都统万,位于沙漠之中,因此建有“温宫”和“凉殿”,以应对极端天气。
提及《旧事》所记载的物事,则别有一番风味。诸如蜜渍昌元梅、甜瓜、蜜木瓜等新鲜果品,颜色诱人,宛如两宋诗词中所描述的画卷。《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有关于“昌园梅”的记载,与众多蜜饯同列,可见“蜜渍昌元梅”也属于蜜饯之列。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提及的“凉水”一词,与现在的含义相去甚远。在《旧事》卷六中,“凉水”被泛称为甜汤、甜酒、凉茶等冰雪爽口之物。
对于“麻饮”与“芥辣”,它们更像是凉茶一类。其中,“麻饮”在唐代已有记载,而“芥辣”则可能是芥汁之类的饮品。至于白醪,则是常见的糯米酒,其酿造之法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详细记载。
这些解暑的果品、凉水儿,在临安城中的铺席林立之处几乎随手可得。游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这些美味,还能欣赏到街头巷尾提瓶卖浆、担架子卖茶者们的盘街叫卖。都人的销暑之法,热闹而富有生活气息,与宫廷的森然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里,人们用各种方式消解暑气,品味生活的美好。无论是品尝蜜渍果品、饮用凉水儿,还是欣赏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在这个繁华的临安城里,人们享受着夏日的悠闲与自在,感受着生活的热闹与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