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知道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始终没
巨贪和珅背后的故事:为何乾隆不处理这位宠臣?
在众多历史谜题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引人关注——和珅。这位被众人所知的大贪官,究竟有何魅力能让乾隆帝不加以处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和珅,原名钮祜禄·和珅,他的贪婪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清代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史料记载,和珅所积累的财富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亿两白银,相当于二十年的税收,足以令人震惊。那么,乾隆皇帝是否知道这一切呢?如果知道,为什么不对和珅进行处理?
这其中的原因,或许与乾隆时期的议罪银制度有关。乾隆四十五年,朝廷推行的议罪银制度,实际上是皇上公然向百官收钱的一种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和珅的贪污行为似乎变得“理所当然”。毕竟,上行下效,皇帝都这样做,臣子效仿也是无奈之举。乾隆对和珅的贪污行为也见怪不怪。
和珅的满人身份也为他赢得了一定的优势。在清代前期,满人在朝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到了乾隆时期,可用的满人已经所剩无几。作为满人的和珅在乾隆心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尽管清代提倡“满汉一家亲”,但清廷本质上还是更倾向于满人。满人身份的和珅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乾隆的优待。
和珅自身的才华也是他能够受宠的重要原因之一。和珅思维敏捷,博学多识,精通汉语、满语、蒙语和藏语,这样的能力让乾隆对他刮目相看。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和珅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并协助乾隆解决困难。即便知道和珅贪污,乾隆也并未对他进行处理。毕竟对于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忠诚的臣子,乾隆自然不愿放手。更何况,处理这样一个得力助手,对于乾隆来说无疑是损失惨重的决策。
和珅之所以能在贪污巨额财富的情况下依然逍遥法外,既与乾隆时期的议罪银制度有关,也与他的满人身份以及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密切相关。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乾隆对权力的把控和对身边得力助手的不愿放手。这段历史背后的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和珅能够逃过一劫的复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