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研发“心脏手表”日采逾千组数据 智能“呵护”患者安全
中新网兰州报道,日期标注为3月12日,由德国网发布。在这个科技引领医疗变革的时代,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继心脏支架价格从万余元降至700元后,该院近日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胸外科全智能关护系统,其外观酷似时尚的手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款备受瞩目的智能关护系统在兰大一院全面启用。据了解,这一系统的研发及升级改进历时两年完成,是国内首创。它采用了一种戴在患者胳膊上的“手表”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传输至德国网脑终端。这使得医生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的安全。
兰大一院的胸外科副主任马敏杰详细介绍了这款智能关护系统的构成及功能。该系统包括患者智能穿戴终端、中央控制系统以及医护智能预警终端。在5G物联网环境下,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还可以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活动量、睡眠时间等多项重要临床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
马敏杰表示,这款智能关护系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住院体验。患者智能穿戴终端每天可以采集超过千组临床数据,经过中央控制系统的智能分析后,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便会立即向医护人员发出预警。这种高效、精准的医疗监护手段,无疑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的患者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深入研究、治疗以及评估。
作为中国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兰大一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建设。该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多个国际知名医疗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在疫情期间,多项国际合作转为“云”交流,不仅加强了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兰大一院的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智慧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款胸外科全智能关护系统的启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为安全、舒适的医疗体验。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医疗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