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闹蟠桃园为何被玉帝要放虎归山
在深邃莫测的兜率天宫,猴王正在偷偷享用着金丹。而凌霄殿内的玉帝并未闲着,他坐在龙椅上,心中默默权衡着时间,何时是抓捕猴王的最佳时机。
玉帝的权衡并非毫无头绪。让我们来审视一下猴王的犯罪轨迹。从瑶池蟠桃会主会场到兜率天宫,再到西天门,猴王的行动轨迹都被玉帝一一掌握。玉帝正在细细考量每一个抓捕时机。
第一现场瑶池,此时动手显然不妥。玉帝需要的是猴王将盛会搅得一团糟的效果。第二现场兜率天宫也不行,因为猴王的任务是销毁老君的金丹。至于第三现场西天门,这是猴王逃窜的路线,或许是个抓捕的最佳时机,代价也会相对较小。
任何行动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测。为避免不必要的非议,哪怕这是概率极低的触发事件,玉帝都必须沉住气。他在凌霄殿喝着酒,装作一切都不知道。他不能用自己的声望来做赌注,哪怕代价是血流成河。
玉帝能做的,只有等待。他默默地等待着,一边计算时间,一边等待着布局中各触发者的反馈。终于,反馈的信息开始陆续传来。凌霄殿外的树叶抽搐般摇曳,仿佛在传递着什么信息。
第一波人,七仙女文工团,带来了齐天大圣困住她们并偷吃仙桃的消息。第二波人,造酒的一班人,告知蟠桃大会被搅乱,玉液琼浆等珍馐美味都被偷吃的消息。第三波人,老君代表团,暗示金丹被偷的消息。老君用“伺候陛下”的金丹引出了玉帝的重视,并明确希望天庭彻查此事。
随着事件的发展,玉帝的反应越来越强烈。“见奏悚惧”,这是他面对如此多的时的真实反应。这只是他的表演而已。他知道这件事很严重,但他也在暗示嫌疑人犯罪性质恶劣,天庭必须管。他还在试探老君的真实反应。这场玉帝和老君的交锋非常精彩。接下来的仙吏和赤脚大仙的证词都指向了唯一的嫌疑人——猴王。即使证据确凿,玉帝仍然选择等待更多的信息汇总。他通过纠察灵官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并借此机会向各界神仙传达猴王的犯罪事实,引导他们将怒气指向猴王。最后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猴王时,玉帝才布下天罗地网准备捉拿猴王归案。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早已计划好了每一步行动以确保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