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偷记家长微信密码 充值手游一万多块钱挥
渝北区曾女士家的孩子小邓在暑假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背着家长偷偷用手机玩游戏,并且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竟然将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中的一万多元钱全部用于游戏充值。
曾女士住在渝北区玉峰山镇,她的孩子小邓正在读小学五年级。暑假期间,小邓被送到外婆家玩耍。曾女士的外婆在7月20日存入了一万元到银行卡中,但到了7月31日,余额已经所剩无几。曾女士查看账单后发现,这一万多元竟然都通过快捷支付方式,被充进了不同的游戏中。经过询问,小邓承认这些钱都是他用于手机游戏的充值。
小邓为什么会想着往游戏里充钱呢?他表示,他和十多个朋友一起玩游戏,刚开始时感觉自己像个新手。于是,他第一次尝试向游戏里充值了二十几元,但并未看到明显的改变。为了在游戏中变得更强大,小邓开始想更多的办法充值,但他自己的零花钱并不足以支撑他的欲望。这时,他想到外婆经常通过微信抢发红包,于是他偷偷记住了支付密码。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邓开始几块、几十块地往游戏里面充值。当一款游戏在7月25日更新后推出了新的消费内容,小邓开始疯狂起来,当天就充值了一千多元,第二天更是充值了三千多块钱。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小邓向不同的游戏充值了一万多块钱。直到月底,当他再次尝试充值时,发现余额不足,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此事引起了法律界人士的注意。据第1眼德国德国网报道,由于小邓是未成年人,曾女士只要能证明所有消费均由小邓单独完成,就可以认为这些交易无效,家长有权要求游戏商退还费用。
这位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间的行为令人痛心。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区别,以及消费的重要性。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手机使用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此事也提醒我们,游戏商家在接收用户充值时也应该加强身份验证和年龄核实,避免未成年人偷偷充值的情况。毕竟,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每个人的责任。希望曾女士能够顺利追回损失,也希望此事能给广大家长和孩子带来警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