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起平收什么意思
灵异事件 2025-06-21 02:01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仄起平收”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近体诗(如绝句、律诗)的平仄规则术语,它涉及到诗句起头和结尾的声调安排,为诗词赋予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什么是“仄起平收”呢?简单来说,“仄起”指的是诗句的第一个字或句式的起始节奏使用仄声字,而“平收”则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使用平声字。这样的安排,让诗词在声调上达到了平衡与和谐。
在古汉语中,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就像现代普通话的一、二声,音调平稳,如“天”、“长”。而仄声则包括上、去、入声,如同现代普通话的三、四声,以及在部分方言中保留的入声字,例如“地”、“落”。
以七言绝句为例,“仄起平收”的句式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比如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一个字“两”是仄声,最后一个字“柳”是平声,完美展现了“仄起平收”的韵味。
那么,“仄起平收”在诗词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确保了诗句符合近体诗的声调规则,为诗词提供了格律规范。通过平仄交替,使得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与“平起仄收”等句式相互配合,增强了诗句的对仗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已消失,要准确判断一个字的平仄,可能需要借助工具书或方言。“仄起平收”的规则主要适用于近体诗,如绝句和律诗。但在宋词、元曲中,平仄规则也有其独特的灵活运用。
“仄起平收”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诗词在声调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与和谐,为后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当我们吟诵这些诗句时,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才华而赞叹。
上一篇:甘肃省民委一级巡视员王砚接受审查调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