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宋朝的教训明朝为什么还会出现重文轻武
明朝文官之治与武将的兴衰
深究明朝灭亡的原因,人们往往会提及其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一政策,可以说是建立在自身强大战斗力之上的王朝崩塌的。明朝的统治者,吸取了两宋时期的深刻教训。为何明朝的重文轻武情况更为严重,甚至超过了两宋时期呢?在明朝后期,甚至出现了六品文官殴打四品武官而武官不敢还手的现象。
朱元璋深知军队的重要性。他靠着农民起义一步步壮大,北伐成功后,仍面临残余势力的威胁,国防建设丝毫不能放松。在他的时代,明朝多次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北伐,意图彻底打垮元廷。在北伐的明朝还进行了西征,成功收复了云南等地。
在官员等级划分上,武将的地位明显高于文官。在中央,五军都督府的五位都督都是正一品,是当时的最高官职。而在地方,负责军务的都指挥使品级高于负责民政的布政使。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将的地位开始下降。
明朝在永乐朱棣时期,对外用兵频繁,因此非常重视武将。但在国家转向内部发展后,武将的地位逐渐下降。内阁大学士们的权力逐渐扩大,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宰相。与此五军都督府的权力逐渐减弱,武将的实际权力大大下降。在地方上,武将的日子更加艰难。因为国家进入太平盛世,军队的需求不再迫切,武将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都指挥使虽然位高权重,但面对掌握实权的布政使,仍然显得无力。
制度的完善也成为文官压制武官的助推手。文官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职位,他们相互抱团,关系错综复杂。而武将可依靠的人脉相对较少。当某位武将得罪文官时,他往往会遭到整个文官集团的打压。在地方上,巡抚作为最高长官,几乎全是文官出身。这导致了文官势力在中央和地方的全面覆盖,武将虽有高位,却无人理睬。到了明朝后期,高级武将甚至要对那些户部、兵部的郎中们点头哈腰。
明朝的文官制度和武将兴衰史是一部充满波折的历史长卷。在这个长卷中,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制度变迁和人性的复杂。这一切,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