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式婚礼新娘为什么一定要坐花轿出嫁-
大花轿与传统婚礼的盛典
花轿,又称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华丽的装饰和红色的主调,象征着喜庆与吉利。我们常称之为大红花轿。
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这花轿,仿佛承载了无数关于婚姻的美好愿景与期待。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花轿不仅是一件道具,更衍生出了一系列繁文缛礼,如:上轿、起轿、喝轿、宿亲等,将整个送嫁迎娶活动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即便在今天,仍有新娘认为不坐花轿便不算正式结婚。这种送亲轿车,其实正是传统花轿的现代变体。
让我们回溯历史长河,花轿的起源。据史书记载,用花轿迎娶新娘的礼仪并非自古就有。晚唐五代时期,“轿子”这种交通工具才开始在典籍中留下记载。在此之前,无论是官民结婚,都使用马拉车辇来迎娶新娘。唐宋两朝甚至颁布过禁止士庶乘坐檐子或轿子的禁令。可见,从车马到花轿的转变是一个令人好奇的历史变迁。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干隆二十年。干隆皇帝在巡视黄河时,恰逢郑州市中牟县一个才女刘若莲的出嫁之日。当迎亲队伍经过县衙门前时,遇到了在此停留的干隆皇帝。因皇上的尊贵地位,迎亲队伍必须让路。但刘若莲坚决不答应,她认为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不能因为皇上的出现而错过。干隆皇帝被她的坚定和个性所吸引,便出了一个上联让她对下联,并对出一首诗。若莲对答如流,干隆皇帝大为赞赏,并亲自为她掀起轿帘,请她上轿。从此,大姑娘出嫁坐轿的传统便流传下来。
女子坐花轿这件事并非自古就有,而且早期的交通工具叫肩舆,在许多唐代画家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当时,普通人也是不允许乘坐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花轿逐渐成为了传统婚礼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与祝福。
让我们再回到婚礼的现场。当凤冠霞帔的新娘在欢声笑语中被迎入装饰华丽的花轿时,我们不禁为这传统婚礼的盛典而动容。花轿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见证了无数美好爱情与婚姻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