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在为何评价那么高呢?
在我国历史的末年,那个文臣武将纷纷崭露头角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智谋出众的谋士。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些名字外,还有一位谋士,他的谋略同样出色,那就是曹魏重臣——贾诩。
贾诩,字文和,生于凉州姑臧。他早年的仕途并不显山露水,直到董卓被杀后,年过四旬的贾诩开始展现出他的智谋。
在乱世之中,贾诩凭借他的智谋多次挽救了局面。初平三年,董卓被杀后,王允意图清算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人心惶惶。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逃亡,并策划了一场成功的反击,攻入长安,为董卓报了仇。贾诩的智谋使李傕等人成功掌握了政权。
当李傕等人想要封贾诩为侯时,贾诩以这只是救命之计为由坚决不接受。他拒绝了许多高官厚禄的诱惑,而是选择了一个能让他发挥才能的位置。李傕等人虽然亲近贾诩,但也很忌惮他的智谋。
贾诩在张绣的麾下效力时,用他的计谋使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当曹操前来招降时,贾诩看穿了局势,劝阻张绣接受曹操的招降,并建议归顺曹操。他指出了归顺曹操的三点优势,使张绣采纳了他的建议。
成为曹操的谋士后,贾诩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当曹操占领荆州后,他想乘胜追击攻打东吴时,贾诩劝阻了他。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结果吃了败仗。
在曹操的立太子问题上,贾诩以深邃的智谋和独到的见解帮助曹丕成为太子。他看出曹植虽文采超群但过于张扬,于是建议曹操选择低调务实的曹丕作为继承人。曹丕为了回报贾诩的支持,拜其为太尉并封侯。
贾诩在三国乱世中左右逢源,多次改变主公后依然能稳居高位并活到高寿。他的智谋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计谋上,还体现在他对人心的洞察和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上。他深谙自保之道,闭门自守不与人交往过密。因此有人认为他的智谋不输于诸葛亮。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贾诩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洞察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丰富的故事。他的智慧和谋略使他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