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婚礼服饰明代婚礼传统服饰凤冠霞帔的由来
华夏婚礼服饰的璀璨历史——从九品官服到凤冠霞帔的演变
在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婚礼服饰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庶民女子出嫁时的凤冠霞帔,就如同庶人男子亲迎时的九品官服,都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起红色婚礼服饰,人们往往会想到现代婚礼中的新娘穿着凤冠霞帔,新郎穿着九品官服的情景。但实际上,这一传统婚服样式的起源要晚得多。据史书记载,宫廷命妇的婚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青色的。而真正的“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较晚的时期,但如今已成为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饰的代表。
正史《大明会典·婚礼五》载:“品官子孫假九品服,餘皂衫折上巾。”在明代的各种戏曲、小说中,对新郎新娘的衣着打扮都有详细的描写。这些描述为我们展现了明代婚礼服饰的丰富细节。新郎的公服应为乌纱圆领常服,而非戴展脚帕头之公服。品官及其子孙的常服应当是各缀本等补子,用色并未特定为红色,应一如常服制度用色不拘。
而庶民新郎的形象则更加引人入胜。他们穿皂衫折上巾的形象目前尚未有典型的形象传世,或许他们并未拘泥于此种形象,而是随用当时男子之礼服。这种着装乍看与一般理解不同,但可以看到后来之类似形象,如清代男子结婚所穿的黑蓝色礼服。不仅如此,近在日本,远至泰西,新郎穿黑色礼服的现象也有相似之处。
新娘的着装则更加华丽。会典中只载为“盛服”,亦当为女子当时之大礼服,如翟冠、大衫、霞帔等。从小说描写以及其他艺术形象来看,后期新娘基本如命妇装束,戴凤(翟)冠,穿大红圆领袍,不用大衫,霞帔或用或不用,盖锦袱(盖头),束带。这种形象在清代得到了延续,并至今尚能见用同类戏装。
华夏婚礼服饰的演变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从九品官服到凤冠霞帔,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这些服饰不仅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