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郑樵其人?郑樵的六个历史第一
郑樵:一代史学巨匠与明智的孤行者
郑樵,这位中国宋代的杰出史学家和目录学家,一生不应科举,却以勤奋苦读,立志贯通古今之书。他的生平与成就,宛如一部独立的传奇,令人敬仰。
出生于兴化军莆田的郑樵,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学术志向。当宋朝处于危难之际,他与兄长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哥哥选择了科举入仕,而郑樵则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修《通史》之路,以此为鉴。他的这一选择,不仅体现出他个人的远见卓识,更彰显了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忧虑。
郑樵的学识广博,不仅限于经史,他在礼乐之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等各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这一成就的取得,背后是他背着行囊四处借书,吃尽粗茶淡饭,穿尽粗布麻衣的艰辛历程。他的一生,虽未应举,却走遍祖国河山,立志读尽万卷书。
郑樵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尽管他被宋高宗赏识,强留在朝中为官,但他却多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弹劾。这些弹劾,有些源于他脾气耿直的无意中得罪,也有些源于对他才能的嫉妒。但郑樵并未因此而改变他的学术追求。
郑樵是一个明智的人,也是一个不明智的人。他深深担忧着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宋朝,特别是他所处的时代,金朝铁骑的进犯让宋朝国土遭受践踏。他想为国家做些什么,但他排除了科举入仕的道路,因为他认为宋朝朝廷已经腐朽不堪。于是,他选择了著述,希望通过贯通古今来唤醒统治者。
这条道路同样充满艰难。宋朝严禁私人编史,特别是秦桧当政后,郑樵的著述之路受到多次打击。另一方面,忙于战事的宋高宗也没有多余的闲心去看书。但郑樵仍未放弃,他坚持着,希望自己的著作能为后世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虽然郑樵最终没有拯救他的国家,但他在后世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拥有六个历史第一:第一个想建设科学的人,第一个以山林穷儒身份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学家,第一个提倡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儒者,第一个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人,第一个强调学习自然科学与儒家经典同样重要的人,以及第一个倡议建立翻译学、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的学者。
郑樵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明智的孤行者。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虽然他的某些选择在当时并未得到认可,甚至遭受挫折,但他的精神与成就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