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是谁的故事-指挥40万赵军抗秦国

灵异事件 2025-07-26 08:43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纸上谈兵的故事源自赵括,他是赵国大将赵奢之子。从小,赵括便熟读兵书,理论上的兵法策略可谓驾轻就熟。当秦军大举入侵赵国之时,赵括却选择了照搬兵书上的策略来改变作战方案。结果,40万大军被秦军全歼,赵括自己也命丧沙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赵括的世界,纸上谈兵的真相。

赵括,这个名字如今与“纸上谈兵”紧密相连。故事出自《史记》,与负荆请罪的廉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赵国新王继位后,秦军屡次侵犯赵国边境。当时,赵国名将廉颇虽年迈,但依然威震秦军。秦军散布谣言,声称害怕赵括担任将军。于是,原本威望颇高的廉颇遭到赵王的废弃,而赵括则顺利登上了将军的宝座。

虽然赵括在谈论兵法时头头是道,无人能敌,但他从未真正上过战场。他的父亲赵奢一直担心他只会纸上谈兵。赵括的母亲也不认可他,曾亲自上书给赵王,请求不要任命赵括为将军。因为自从赵括被重用后,他便开始利用职权积累财富,购置房产,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赵王却一意孤行,执意任命赵括为将军。赵括的母亲无奈,只能请求在战败时不受到牵连。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的一员猛将,曾多次以少胜多击败秦国,对兵法有着独到的见解。虽然赵括经常与他讨论兵法,每次都辩得父亲哑口无言,但赵奢从不承认赵括有军事才能。甚至赵括的战败,也是赵奢预料之中的事情。

那么,赵括最后的命运如何呢?当时,赵括率领的军队对战的是秦军名将白起带领的军队。得知赵括领军的消息后,秦军采取了策略性的佯装失败,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经过四十多天的战斗后,赵括亲自率兵上阵,结果被秦军射杀。四十万大军中的大部分投降了秦国,最终却被秦国活埋。

有人对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提出质疑。有人认为在战国时期的纸上谈兵故事时期可能并没有造纸技术,因此这个故事可能不是战国时期的产物。甚至有人推测这个故事可能并非司马迁所写。最早的“纸上谈兵”一词实际上是明代人刘三吾的诗中的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但如今我们所说的纸上谈兵主要是指那些只会在纸上空谈而不脚踏实地实践的人。这也和望梅止渴一样表达了一种空想无实际行动的意思。

纸上谈兵的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这正是这个道理所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