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小国献给明朝一只狮子,大臣却天天盼着它
中国古代历史,可谓是一部中原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的交融史。无论哪个朝代,中原王朝与周边部族及小国之间的联系都紧密而复杂。在双方关系紧张时,不免会有大军出征、千里远征的激烈战争;而在双方关系缓和时,又会有公主和亲、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
当中原王朝强盛时,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与发达的经济,往往会成为周边众多小国部族的宗主国。这些藩属国往往会通过册封和朝贡的形式表达臣服。册封即是在藩属国发生皇位交替时,上报朝廷,获得朝廷的认可;而朝贡则是藩属国定期或不定期派遣使者拜见中原,进贡各种礼品,以示恭顺。中原皇帝则会以丰厚赏赐回礼,价值往往远超贡品,即所谓“厚往薄来”,彰显大国的气度与实力。
这些藩属国进献给中原皇帝的贡品五花八门,从衣食住行日用之物,到奢华的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其中,珍禽异兽尤为受欢迎。因为中原皇帝的皇宫虽然金银珠宝、珍馐美食应有尽有,但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珍禽异兽,却能让中原人大开眼界。
明朝时期,由于国力强大,声威远播海外,藩属国多达一百多个。在这一背景下,许多珍禽异兽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原。例如,在永乐年间,非洲麻林国的长颈鹿就曾出现在明朝京师,引起轰动。
《明孝宗实录》记载,明孝宗在位期间,西域小国迤西也派遣了贡使带来丰厚的贡品,其中一头猛兽格外引人注意。这头猛兽体型庞大,毛色棕黄,吼声震地,脖子上还有浓密的鬃毛,乃是罕见的狮子。对古代中原人来说,狮子是真正的百兽之王,因此古代宫殿、陵寝之前常有石狮子雕像,以示威严。明孝宗对活狮子感到非常兴奋,特意组织各国使节一起进宫观赏。
然而明孝宗对迤西国进贡的狮子的喜爱并未得到大臣们的认同。大学士对此表示不满认为皇帝对使者的赏赐过于丰厚违背了祖宗旧制。不仅如此刘吉还上纲上线认为明孝宗此举纯属玩物丧志并提议饿死这头狮子以节省人力财力。然而明孝宗并未采纳这个建议而是部分采纳了刘吉停止各国进贡狮子的提议但仍然留下了这头狮子体现了皇帝的宽容和国际外交的考量。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原对于异域珍禽异兽的向往与好奇也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争论与交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