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喜爱斗鸡,揭秘这背后发生的趣事
斗鸡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娱乐活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积累,斗鸡活动逐渐普及并长盛不衰,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朝盛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斗鸡活动更是风靡一时。细数那时的皇帝们,除了唐朝初期的几位外,几乎每位皇帝都对斗鸡乐此不疲。其中尤以唐玄宗李隆基最为突出。他在未登帝位之前,便对斗鸡怀有浓厚兴趣。登基后,更是在皇宫内设立了治鸡坊,特意从长安街头购买善斗的雄鸡数千只。他还曾在六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年幼小儿,专门训练这些雄鸡。
由于皇帝的喜爱,长安市民纷纷四处寻找善斗的雄鸡,期待以此挣得一笔钱财。一次,唐玄宗外出时遇到一个叫贾昌的小儿,他擅长调教木鸡。唐玄宗便将他带入宫中,负责为自己训练斗鸡。
贾昌所训练的木鸡并非真正的木头鸡,而是指善于斗架的雄鸡。这些鸡平日里看似呆板,但一旦进入斗鸡场,便如猛虎下山般勇猛。贾昌虽然年纪尚小,但对鸡却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能够将鸡训练得如同人一样听话。入宫后不久,他便凭借自己的技艺成为了五百名斗鸡训练小儿的头领。唐玄宗见状大为高兴,常常赐给他许多财物。
当时,贾昌被宫里人称作“神鸡童”。每逢喜庆节日,他都会带着各式各样的斗鸡跟随在唐玄宗左右。比赛开始时,他总会挑选出最威武的雄鸡上场。这些经过训练的雄鸡在场上展现出了极高的纪律性,开斗前规矩站立,正式决斗时勇猛异常,斗完后又秩序井然地回到鸡笼中。
唐玄宗对贾昌的宠幸长达40年之久,即使在其失去帝位后,贾昌依然隐姓埋名,在长安东门外建造了一间房屋终老。
唐朝的皇帝们不仅自己喜爱斗鸡,还带动了民间的娱乐活动普及。斗鸡活动在唐朝时期风靡一时,《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以斗鸡为题的诗歌,其中一首长篇《斗鸡联句》生动地描绘了斗鸡的场面。另外一位诗人也曾写有《斗鸡》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到唐朝的斗鸡活动之受欢迎和普及程度。
斗鸡活动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唐朝文化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唐朝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习俗和社会风貌。通过斗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