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江东为何多出少年英豪 这里边有两个不得不
当人们谈及江东之地,总会想起那里众多的英勇少年。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风趣网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英豪的世界。
乱世之中,英雄辈出,特别是在那段风云激荡的时期。这个时代不仅见证了名将如云的盛景,更有许多少年英雄,年纪轻轻便投身军旅。吴、蜀、魏三国中,少年成名的名将最多的并非曹魏,也不是蜀汉,而是东吴。江东之地,英豪云集,实在是不容小觑。那么,为何少年英豪多数出自江东呢?让我们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探究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江东的基业是由孙策一手奠定的。这位英雄在195年脱离袁术,渡江开始平定江东之战。他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一举平定了江东六郡。令人遗憾的是,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那时他只有二十五岁。
回溯到195年,那时的孙策仅有20岁。他早已名声在外,十几岁便开始结交豪杰之士,在寿春一带小有名气。当189年北上讨伐时,孙策移居舒县,与周瑜等英雄豪杰相交,江、淮间的人们都向他靠拢。这两个年轻人的榜样力量,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
孙权执掌江东时年仅18岁,他继承了孙策留下的基业,并继续重用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才。比如与孙权同龄的周瑜等人。这些年轻当家人展现出的雄才伟略和胆识,不仅使得江东众将年龄普遍不大,更吸引了许多想要建功立业的年轻人前来投奔。这其中就包括了那些骁勇善战的小将们。
江东多英豪的原因还与当地的特殊军制息息相关。东吴的军制十分特别,世家大族和豪强势力在江东地区根深蒂固。孙策平定江东时,许多大将都是带着部曲来投奔的。这些部曲相当于私兵,是江东特殊的部曲家族私兵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这些部曲都是统兵大将的私兵,因此一旦大将去世或战死沙场,他的部曲并不归属于其他人,往往需要从他的子侄或其他晚辈中选择一人来重新统领这些部曲。如果这位大将去世较早,那么他的继承人往往年龄不大。例如吕蒙和凌统都是在父亲去世后接掌部曲的年轻将领。这种传统也为江东孕育出众多的少年英豪。
江东多英豪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孙策和孙权等年轻将领的榜样力量、江东特殊的部曲家族私兵制度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都为这片土地孕育出无数英勇少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