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空子的“油管家”
不久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纪委监委等多部门联手,针对“车轮上的腐败”开展了一场专项监督行动。在一次监控视频的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细节:一辆公务车辆在使用公务加油卡加油时并没有公务用车标志。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通过大数据的比对,他们发现该公务加油卡属于石塘镇所有,并且监控视频中显示该镇管理的其他公务加油卡也存在“加私油”的嫌疑。这一问题的线索引起了该区纪委监委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组织了对该问题的初步核查。
调查组首先找到石塘镇公务加油卡的管理人刘某成了解情况。刘某成自信地表示,管理非常严格,他和驾驶员一同前往加油,驾驶员没有任何机会违规使用。他还详细展示了加油登记簿,其中加油的时间、车牌号、加油升数、金额以及驾驶员的签字都一目了然。
调查人员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们通过分析该镇的车辆加油登记簿、油卡使用登记簿、报账单据以及加油站充值记录等账册资料,发现监控视频中疑似“加私油”的情形并没有登记在册,也没有走报账流程。
调查组组长意识到,账册虽然可以造假,但监控视频是真实的。他们发现该镇是按照加油登记记录报账,而不是按照油卡的充值金额报账,这其中有空可钻。于是,他们兵分两路,一组调查走访加油站,从实际加油金额和财务报账金额的“差值”查起;另一组则进一步核查比对监控视频与各类账册资料。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石塘镇定点的加油站有充值优惠活动,赠送的金额有部分被用于给私家车加油。他们还发现刘某成利用管理公务加油卡的便利,违规为私家车加油并套取燃油费。铁证面前,刘某成最终承认了违规事实。
经过调查,刘某成违规为私家车加油合计12000元,并通过虚增公务用车加油记录套取燃油费6115.7元。今年4月,刘某成被严肃查处并退缴了违纪违法所得。
这一事件引起了该区纪委监委的高度重视。他们督促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公务车辆专车专卡专用制度,按月登记行驶里程并单独核算车辆经费,以压缩“车轮上的腐败”空间。这一行动不仅严厉打击了违规行为,也为广大公务人员敲响了警钟。刘某成的案例成为了一个生动的教训,提醒广大公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遵守纪律规定,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通讯员 韩玉 包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