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次用动物模型完成16种药物的评价验证
科技日报记者操秀英和杨朝晖带来令人振奋的报道。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功构建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评价动物模型,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评价终于有了坚实的实验数据支撑。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6万例。张伯礼院士的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临床治愈率更高。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临床前动物实验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长期以来,缺乏适合评价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动物模型一直是中药研究的瓶颈。鉴于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紧急投入到了抗新冠肺炎的中药药物筛选评价工作中。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机,该所成功构建了“人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不仅避免了P3/P4实验条件的限制,还突破了中药评价缺少动物试验依据的瓶颈。更重要的是,该模型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改变相似,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该动物模型的构建,不仅从中医证候、炎症反应、机体免疫等多方面形成了评价标准,还为推广中医药治疗经验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手段。目前,该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诊疗方案、湖北疫区临床用药及各省诊疗方案推荐用药的紧急评价。
研究人员们利用这一模型对一系列已用于临床抗新冠肺炎中成药品种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可以显著减轻模型小鼠肺部炎性损伤、降低肺组织中病毒载量及炎性因子含量、提高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比例,药效与临床疗效相吻合。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崔晓兰表示,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需要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价。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也强调了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接下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评价已经初步验证的药物,并寻找更多可能的有效药物成分。
这一重大进展不仅为中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依据,也展示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巨大潜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研究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