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朝鲜 军队
【三十八军在朝鲜(五十六)——跨越“三八线”的壮举】
在战火硝烟中,开国少将、原38军副军长、代军长江拥辉,于《三十八军在朝鲜》一书中深情回忆了他在朝鲜战场的岁月。提及我军的第二次战役胜利,其影响力如巨浪般席卷整个战场。这场胜利,不仅在敌人营垒内部引发了混乱与挫败的情绪,更让美国舆论界称之为噩梦与悲剧。对于美国统治集团而言,他们已失去了对朝鲜军事局势的控制,各种声音纷纷涌现,有的指责麦克阿瑟指挥失误,要求撤职;有的则将责任归咎于华盛顿当局的政策失误;更有甚者,建议国会罢免总统杜鲁门。
彼时,美国的主要盟国英、法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呼吁美国确保“朝鲜事件不引发全球大战”。美国为挽回败局,连续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策略调整。他们认识到,朝鲜战争已是在全新的情境下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新中国进行的全新战争。会议上各种主张纷纷涌现,但核心议题始终围绕如何挽回败局。有的主张放弃朝鲜,集中力量在欧洲;有的则建议袭击满洲机场,封锁中国海岸,甚至利用某些手段对付新中国。杜鲁门出于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考虑,决心保持其在该地区的地位。杜鲁门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排除在朝鲜使用原的可能性。
尽管这样的威胁并未吓退中朝人民,却使得美国的盟友感到不安。英国工党百名议员联名写信给首相艾德礼表示抗议。艾德礼不得不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会谈,虽然他们承认失败但不愿撤出朝鲜。在联合国,美国操纵表决机器通过了成立所谓“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鼓吹“先停火后谈判”,企图麻痹中朝人民的决战意识。
在朝鲜战场,敌人部署了所谓的“钢铁阵地”,意图构筑一条攻不破的防线。他们在朝鲜半岛部署了数道防线,并集结重兵严防死守“三八线”,将其称为“生命线”。这一切阴谋都未能阻挡中朝人民军队前进的步伐。毛泽东主席洞悉敌人意图,果断指示我军越过“三八线”,再次发动战役,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决心与实力。与此我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同志出席联合国大会,控诉美国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罪行,展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坚定立场与强大声音。
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震动世界。如果能再次打败美军,对于在国际上树立我们的形象将更加有利。历史的脚步并未停止,精彩的故事仍在继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