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石纲宋代行贿为什么用太湖石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奇石的欣赏与玩味,早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这其中,奇石、美石更是他们眼中的珍宝。这些石头的美,体现在其体态的苗条、纹理的贯通以及独特的形态上。它们往往具有“瘦、透、漏、皱、丑”的特点,尤其是丑到极致时,更是展现出了最美的风采。就像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这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抽象与空灵之美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的众多观赏石中,太湖石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因其产于太湖而得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太湖石的形状千姿百态,每一块都如同艺术品一般,充分展现了“瘦、透、漏、皱、丑”的特质。特别是那些黄色的太湖石,更是稀少且观赏价值极高。
早在北宋时期,玩赏太湖石就已经非常盛行。当时的文人雅士,如牛僧孺,对太湖石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将天下有名的美石奇石编入“花石纲”,运至北宋都城开封供其欣赏,更是将石头视为宾友、贤哲,甚至如同儿孙一般珍爱。可见,太湖石在当时的社会中,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社交的媒介,被用于行贿送礼。
“花石纲”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花石纲”究竟是何物呢?其实,这与当时的运输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在北宋时期,全国各地往首都开封运送的货物,都被编成一组一组的,同类物资编为一纲。这种成批运输货物的方式被称为“纲运”。“花石纲”就是指成批运输花卉和奇石的运输组织编制。由于纲运的物资庞杂,装载形式也各异,因此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管理规定。水路纲运由起发地至京城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不能随意停留,且沿途的各种管理机构会审查物资是否缺少等问题。海运和陆运也都有其特定的规定和程序。可见,“花石纲”的运送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定来确保其运输的顺利进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人对奇石、美石的欣赏与玩味,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太湖石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品位。而“花石纲”的运送和管理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制度的特点。“花石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