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另类寒假作业”需摒弃极端化倾向

奇闻异事 2025-07-26 08:59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寒假中的特殊挑战:一道寒假作业引发的深思

放寒假那天,重庆南岸区黄桷垭小学的学生赵伊湄面对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泪目了。作业的主题为“如果没有移动设备”,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不打电子游戏,不接触手机和电脑,取而代之的是阅读、运动和与同学的真实互动。

这道寒假作业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希望孩子们能更多地投入到阅读、运动和人际交往中,发掘新的兴趣爱好,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如我们所愿,让孩子们远离网络的诱惑,真正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呢?

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如果让孩子们一个月远离手机电脑,不仅可能打乱他们的正常生活习惯,还可能剥夺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难道为了挖掘新的兴趣,就要放弃原有的兴趣吗?这样的做法是否过于极端,可能导致孩子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实际上,这道作业在操作性和可行性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连许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一个月不上网,对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过度的干涉和限制可能会适得其反,压制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老师出题的初衷源于课堂调查,她发现班上不少学生有过度使用手机和网络的习惯。确实,孩子过度上网成瘾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性格缺陷等问题,需要重视并寻找解决方法。用长时间远离网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否可行呢?这种做法可能会让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陷入现实和心理的双重困境,甚至可能产生偏激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一道实验性、开放式的命题,体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更为合理的作业模式,比如规定孩子上网的时间和进行阅读、运动、人际交往的时间,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监督,是否就能避免原来的极端倾向,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呢?

阅读、运动、人际交往和网游上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只要合理分配时间,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任何一方的过度偏向都可能滋生弊端。“另类寒假作业”需要摒弃极端化倾向,通过更理性的作业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分配,让孩子在同样的“用心”下获得更佳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们走出网络带来的“困局”,防止“另类寒假作业”引发新的“困局”。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