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论军功不比戚继光差到多少 中兴四将中为什
对于那些对历史充满兴趣的朋友们,风趣网的小编特地带来了一篇关于名将吴玠的生动文章。
吴玠,字晋卿,出身于德顺军陇干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静宁,是一位名震天下的名将。早在参军的初期,吴玠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御边抗金能力。建炎二年,他带兵抗金,与兄弟并肩作战,以勇略著称,先后归属于张浚等大将麾下。在富平之战后,他扼守了僧人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多次打败金军,被世人尊称为“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
赵构对吴玠的评价极高:“材气不群,忠勇自奋。”他对吴玠的战功赞不绝口,称赞他在关陇之间声名远扬,成为泾原的帅才,并保护着众将。在岐下之战中,他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俘获了金军的首领,使丑类败北。
当我们谈到两宋时期的大将吴玠时,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他的军功卓越,但为何没有被列入“中兴四将”之列呢?经过思考,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吴玠虽然取得了僧人原、仙人关等胜利,虽然令金军望而生畏,但他守卫的是四川、陕西一带。从战略上看,四川地处偏僻,其重要性远不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即便四川沦陷了,高宗赵构在杭州临安依然安安稳稳,吴玠的战功虽然显著,但对于宋高宗来说,其重要性就相对降低了。
吴玠的官职比中兴四将都要低。尽管他取得了僧人院、仙人关的两次胜利,但他仍然是张浚的下属,一切行动听指挥。张浚作为一个领导,自然会考虑如何为自己脸上贴金。他可能通过抵毁吴玠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地位。
令人遗憾的是,吴玠在生前官至四川宣抚使,一直位于张浚之下,临死时才升级为正使。而他的死也比戚继光被害死在风波亭的时间早了三年。尽管如此,他的侄子吴璘继承了他的岗位,后来也成为了一位抗金名将。值得一提的是,吴璘的贡献大多是在“中兴”阶段以后。
最后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从贡献上来说,吴玠无疑是一位仅次于戚继光的大将。但由于他长期守边杜绝官府的关系网和无法获得赵构的直接宠幸与操纵的现实情况使得他在讨论“中兴四将”时并未被纳入其中也就不难理解了。尽管吴玠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但他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被列入中兴四将之列这无疑是他个人和历史的遗憾了。